常爬文看衛教相關文章的網友,一定常常會讀到所謂的「減害策略」,而減害一詞是指以某些方式,來替代徹底禁止某些具危害性的生活型態之選擇,其主要的理念與目的,是希望能夠讓一些經常發生高風險行為(如多重性伴侶、使用娛樂性藥物)者,能夠因此而降低發生潛在危險或是健康受到威脅之程度,在最主要的當下,發揮其最主要的功用;然而,許多的公衛人士極力的推崇「減害策略」,但也有為數不少的人抱持著反對的意見。
在台灣愛滋領域中,最常看到的兩種「減害策略」,就是針對性行為的「愛愛要戴套」以及針對藥物注射的「清潔針具交換」,其主要的目的都是希望能降低愛滋的感染率;在此同時,卻也有許多學者質疑,「減害策略」似乎會讓社會大眾誤認許多的危險行為是安全的,進而導致這些行為的發生率不降反增。但在經過多年的資料累積與研究分析發現,「減害策略」的確是可行且有效地,而兩項策略之成果也是政府大力吹噓、世界有目共睹的。
前一陣子在一篇論文中,看到一位資深的醫師提出「無套減害」的觀念,我的心中浮起滿滿的愕然與問號,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樣,也很難把減害跟無套兩者放在一起相提並論,該學者所提出的策略包括:
· 降低性伴侶數。
· 選擇與自己感染身分相同之對象。
· 選擇扮演腳色:愛滋感染者當0號,非感染者當1 號。
· 體外射精。
· 安全性的協商:針對固定伴侶間(無論是否為感染者)想進一步無套時所必經的安全協商過程。
我個人其實非常的不以為然。的確,如果將性伴侶數從一晚五人降低到一晚一人,是可能會降低風險,但是實際的感染風險仍然遠比戴套來得高,隨便冠上減害之名,只會讓社會大眾感到更為困惑;再說到感染身分的部分,只單靠對方的片面之詞來做判斷,其實有執行上的困難,而即使在每次行為前以試劑做篩檢,也會有空窗期的疑慮;再論扮演腳色的部分,雖然研究證實0號的感染機率(0.5%)的確比1號高,但是事實上1號的感染風險仍高達0.065%,不是單單選擇扮演腳色就可避免;再者,體外射精更是一個愚蠢的避險方式,除了前列腺液含有愛滋病毒的原因之外,看看有多少女性因此而懷孕就可以推測感染風險仍然存在。
最後再說到安全性的協商,我個人認為,除非雙方能夠同時接受篩檢,並且在協商的過程中完全的誠實與公開,否則此一方式仍然會是無效的,捫心自問,我們聽過多少周遭的朋友有偷吃的情況?我們自己又做到了甚麼程度的誠實?根據一項調查顯示,有高達15%至20%的單一伴侶關係中,其中的一方有發生過出軌的行為,由此可見,安全性的協商並不如我們想像中的簡單。
如果真的要將無套與減害相互連結,將其視為一種愛滋防治的策略,也許只有在雙方都是感染者的情況下,才能夠姑且稱之為有效,因為似乎只有此一方式不會有新增的愛滋感染案例,當然,性傳染疾病與交叉感染的疑慮就不在這裡多做討論了;總而言之,降低無套性交感染愛滋風險的建議,在我聽來完全不像是有效的減害,反倒較像是遊走在鋼索上的迷思,希望朋友們能引以為鑑,不要輕易嘗試。